重庆研学,渝你研学,与你一起成长! 在城市研究成为通识教育重要维度的今天,渝你研学原创推出的《城市分析师》课程,开启了一场独特的城市解码行动。 学生通过镜头穿越重庆600年时空隧道,在通远门、山城巷、十八梯、解放碑四个标志性场域完成影像民族志调研,最终生成属于自己的城市解读报告。这不仅是重庆研学的创新突破,更是青少年城市素养教育的先锋实验。 一、课程架构:四维时空中的城市切片 1.通远门(军事维度) 研学任务:拍摄城门结构、箭垛设计,分析古代城防智慧 对标思考:家乡的古代军事遗迹或防御性建筑遗存
2.山城巷(生活维度) 研学任务:记录巷弄空间、居民活动,解读山地居住形态 对标思考:家乡的传统民居群落或特色街巷空间
3.十八梯(变迁维度) 研学任务:对比改造前后影像,分析城市更新中的记忆保留 对标思考:家乡的城市更新项目与文化传承案例
4.解放碑(现代维度) 研学任务:拍摄建筑垂直立面,解读CBD功能分区逻辑 对标思考:家乡的中央商务区或现代城市地标 二、为什么要开展城市分析师课程? 1.应对城市化进程的教育缺位 00后青少年成长于建成环境,却缺乏解读城市的能力 传统教育中城市认知多停留在地理课本二维知识 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建立空间感知与批判思维 2.培养数字时代的核心素养 影像拍摄→视觉表达能力 对比分析→跨文化理解能力 任务卡攻关→问题解决能力 成片制作→数字叙事能力
3.建立地方感与全球视野的联结 通过"重庆案例-家乡对标"的框架 避免孤立的地方认知,构建城市研究的比较方法论 从特定场域观察中提炼普适性城市发展规律 三、课程设计的深层教育逻辑 1.城市作为活态教科书 通远门:古代军事工程的实物教材 山城巷:山地适应性的建筑学案例 十八梯:城市社会学的变迁样本 解放碑:区域经济学的空间实践 2.四重认知升级路径 观察(看见平时忽略的细节) 记录(影像与文字双重编码) 对比(建立时空比较框架) 创造(生成个人解读版本)
PBL项目制学习完美载体 真实问题:如何向外界解读重庆? 持续探究:4个场域8小时实地调研 成果导向:10分钟城市分析短片 受众明确:作品面向师生展映 四、为什么这是重庆研学的突破? 1.颠覆传统城市参观模式 2.实现多维教育目标整合 美育:镜头语言与构图训练 劳育:城市调查的体力付出 智育:城市分析思维构建 德育:地方认同感培养
3.创造可迁移的学习框架 1. 数字原住民的天然优势转化
当学生们在解放碑广场仰,在山城巷记录山城旧时光,在剪辑软件中拼接古今对话的影像序列——他们正在成为真正的城市解读者。这不仅是重庆研学的一次课程创新,更是为未来培养具有空间洞察力的城市公民。正如著名城市学家简·雅各布斯所言:"设计一个城市就是设计一种生活",而通过《城市分析师》课程,青少年第一次获得了参与这种设计的入场券。 渝你研学·与你一起成长 END 编辑|烨子 审核|陈伟 摄影|渝你研学 合作微信|13310239127 联系电话|13310239127 平台官网|cqyanxue.net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