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研学,渝你研学,与你一起成长! 有多少千古名篇,诞生于长江三峡的青山绿水之间?这是一条独一无二的“中华诗城”研学路线。本次重庆研学我们将追随李白、杜甫、刘禹锡等诗人的足迹,前往奉节白帝城、瞿塘峡,让语文课本上的诗词在它诞生的地方“活”过来,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学对话。 诗城朝圣:白帝城·夔门 白帝托孤的历史回响:白帝城不仅是诗城,也是刘备托孤的历史故地。在此地了解三国文化,能更好地理解后世诗人凭吊怀古的情感基础。 “天下雄”夔门的实景课堂:站在白帝城观景台,俯瞰长江切开巍峨群山形成的夔门——10元人民币背景图的原型。其“西控巴渝收万壑,东连荆楚压群山”的雄伟气势,是任何图片和视频都无法替代的震撼。导师将在此带领学生齐声朗诵李白的《早发白帝城》,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……”此时此刻,诗与景完美交融,诗人畅快喜悦的心情,学生方能心领神会。 舟行瞿塘:诗意长江 乘坐游船穿行于瞿塘峡中,两岸绝壁如削,峡风拂面。 集体吟诵会:在甲板上,再次打开诗卷,诵读杜甫的《登高》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,感受其沉郁顿挫;诵读刘禹锡的《竹枝词》“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”,体会其民歌风情。在实景中诵读,方能真正品味诗歌的意境和音韵之美。 寻找摩崖石刻:引导学生在崖壁上寻找古代的题刻,想象古人是如何在此留下印记,与山水共存。 探寻诗人足迹:杜甫在夔州 唐代宗大历元年(766年)至大历三年(768年),杜甫在夔州(今重庆奉节)居住了一年零十个月,创作了四百三十多首诗,占其现存作品的七分之二。可以说,夔州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高峰期。探访杜甫曾经居住过的草堂遗址(如东屯、瀼西草堂),了解他在此地的生活,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“诗圣”的心路历程与创作源泉。 研学实践: 诗词飞花令:晚间组织一场以“山”、“水”、“月”、“云”等为关键词的诗词飞花令游戏,在游戏中巩固诗词积累。 创作实践:鼓励学生模仿《竹枝词》等风格,创作一首描写眼前景致或此行感受的现代小诗或一段游记,不必拘泥格律,重在表达真情实感。 本次重庆研学是一次纯粹的人文熏陶,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在他们身上延续。 渝你研学·与你一起成长 END 合作微信|13310239127 联系电话|13310239127 平台官网|cqyanxue.net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