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研学,渝你研学,与你一起成长! 川渝研学导师 专业能力提成培训 知行川渝·师说新语 研学导师,究竟是带队“导游”还是赋能“导师”?行业面临哪些挑战?个人又该如何进化?2025年8月27日-29日,“知行川渝·师说新语”培训为所有从业者带来了一场专业能力的“及时雨”。 本文小渝将带您直击现场,浓缩四位大咖的干货分享,助力每一位研学导师的成长之路。 PART 1 一、文化转化力:让巴蜀文脉在孩子心中“活”起来 王凌川 | 成都旅游导游协会专家 他强调,研学导师与传统导游的根本区别在于:导游侧重于信息输出,而导师必须通过提问互动、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,讲解语言需生动口语化,避免书面化表达,真正让巴蜀文化在孩子们心中“活”起来。 PART 2 二、课程设计力:PBL项目式学习在移动课堂中的落地 陈伟 | 渝你研学、研学号(北京)创始人、长江流域研学旅游联盟旅行社委员会副主任 主题讲座:《PBL研学《巴士课堂》如何开展》 《川渝研学导师执行操作手册》 核心观点:研学中的巴士课堂不应是行程中的“空白时间”,而是宝贵的“流动教室”与“第二课堂”,应通过PBL(项目式学习)方法进行有效设计,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。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、以真实问题为导向、以成果呈现为目的的教学方法。 实操干货:陈伟提出,开展巴士课堂的核心在于将其视为一个动态、连贯的教育过程。他系统阐述了实施流程: 行前准备:重点完成安全告知、行程说明、团队分组,为项目学习奠定组织基础。 行中实施:通过主题导入激发兴趣,以驱动性问题引导思考,运用多样互动形式鼓励参与,并通过任务分发让学习具体化。 他特别分享了“巴士课堂十个一工程”的实操框架,强调“行于心、形于行”,通过这10个环节,将巴士车厢转化为结构完整、体验丰富的学习空间。 陈伟进一步指出,开展巴士课堂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,提升研学课程的整体容量与效率,更能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问题解决、团队协作与成果表达能力,是实现“知行合一”研学理念的重要实践路径。 PART 3 三、精神提炼力:用文物故事传递城市品格 邓君 | 文博副研究馆员、三峡博物馆公众教育与服务部副主任 主题:《走进三峡博物馆》 PART 4 四、角色认知力:从“带队者”到“教育者”的深度蜕变 吴翰林 | 海亮研学实践教育部部长、荣昌实践教育营地总经理、海洋计划海豹级营长 主题:《从带队者到研学导师,导师角色定位的深度思考》 本次川渝研学导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不仅是一次学习,更是一次对职业身份的重新审视。它清晰地传达出一个信号:优秀的研学导师,必须是“文化传承者”、“课程设计师”和“安全守护者”的三位一体。唯有不断精进上述文化转化力、课程设计力、角色认知力,才能在这场行业的升级浪潮中脱颖而出,真正成为赋能学生成长的教育工作者。 渝你研学·与你一起成长 END 编辑|烨子 审核|陈伟 摄影|渝你研学 合作微信|13310239127 联系电话|13310239127 平台官网|cqyanxue.net |